北市「共融式遊戲場」介紹

分享:
改變!從遊戲場開始<br>「遊戲場」是兒童發展的重要環境。在遊戲場當中,孩子們聚在一起,他們自由奔跑、跳躍、創造、想像並建立人際互動。在遊戲、玩樂的過程中,孩子們相互學習模仿、發展各種感官與認知能力,認識彼此之間的相似與相異之處,學會尊重與包容。

改變!從遊戲場開始
「遊戲場」是兒童發展的重要環境。在遊戲場當中,孩子們聚在一起,他們自由奔跑、跳躍、創造、想像並建立人際互動。在遊戲、玩樂的過程中,孩子們相互學習模仿、發展各種感官與認知能力,認識彼此之間的相似與相異之處,學會尊重與包容。

然而,許多遊戲場缺乏無障礙環境設計,遊具的選擇也沒有考量到身心障礙或特殊需求兒童的需要,使得身心障礙兒童或特殊需求兒童的身影在「遊戲場」逐漸消失…。

「共融式遊戲場」(Inclusive Playground)強調遊戲場的設計,應包容不同孩子的狀況與需要,不論其能力或身心狀況,皆應提供平等參與遊戲場的機會。此一觀念在歐、美、澳洲等地已行之有年,近年亞洲包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及香港等,也受到這股風潮影響,開始逐步建置「共融式遊戲場」,維護不同孩子參與及使用遊戲場的權益。

臺北市則自105年起,率全國之先,推動「Play for All」政策,由社會局、教育局、文化局、公園處、水利處及捷運公司等共同合作,於公園、學校、河濱公園及兒童新樂園等地,設置「共融式遊戲場」,並帶動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嘉義市及高雄市等縣市陸續跟進。

除了硬體的建設外,臺北市針對共融式遊戲場的設置,明訂「事前」(選址)、「事中」(設計規劃)、「事後」(驗收使用)三階段之公民參與原則,要求相關局處單位在設置共融式遊戲場的過程中,務必召開工作坊或相關會議,邀請兒童、家長、社區居民、身心障礙者及專家學者等參與,蒐集公民意見並納入後續規劃,落實「『共融』從過程就開始」的理念。

期待未來所有兒童能夠在共融式遊戲場當中看見彼此的相似與相異,從而相互學習、包容,讓「共融」成為社會的重要價值與精神。  


┃ 105-108年 臺北市共融遊戲場一覽表(107年5月更新)


┃ 營運中臺北市共融遊戲場設施介紹表(107年3月更新)

共融式遊戲場定義
「共融式遊戲場」(Inclusive Playground)係指能提供所有兒童一同玩樂、遊戲、發展能力的遊戲空間。
這裡指的兒童包括一般兒童及具特殊需求之兒童(例如自閉症、心智障礙、肢體障礙、視覺或聽覺障礙者等)。
身心障礙兒童及一般兒童皆能使用的遊戲環境,應具有無障礙環境、適合不同障別、多元刺激、寬敞、安全、具互動性、有趣及舒適等特色。

設置原則
目前國內尚無共融式遊戲場的設置原則或標準,參考國外設計原則,共融式遊戲場應具備下列七項條件:
(一)公平(be Fair):遊戲場應能促進所有人(含失能者)公平使用。
(二)融合(be Included):排除空間障礙,使空間可供不同人使用。
(三)聰明(be Smart):創造簡單、直覺性的空間,幫助人們從遊戲獲得成長。
(四)獨立(be Independent):設計一個促進獨立探索和參與的環境。
(五)安全(be Safe):遵循安全規範,並保障參與者情感與精神安全。
(六)積極(be Active):提供促進社會互動、合作與身體能力的活動。
(七)舒適(be comfortable):符合社群與使用者的多樣需求。

↓★臺北市共融式遊戲場介紹連結★↓

相關連結
永盛公園  / 大佳河濱公園  / 中安公園  / 樹德公園  / 景化公園  / 朝陽公園  / 大安國小  / 和平實驗小學  / 建安國小  / 花博公園美術園區  / 象山公園  / 士林4號廣場  / 榮星公園  / 碧湖公園  / 中研公園  / 兒童新樂園 /

分享:
譜1

譜編邀你一起-遊歷地方~譜寫家鄉!

遊譜推廣「城鄉MaaS、地方創生及永續旅遊」,
陪你遊歷台灣鄉鎮、紀錄地方DNA、關懷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