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速寫】苗栗南庄的新偏鄉交通模式試營運

分享:
看似簡單的接送工作,除了讓部落長輩們能夠順利抵達文化健康站,解決自家與文健站交通不易的困境,租賃車系統所具備的彈性、其本身和地方的連結度與信任感,讓未來發展的潛力值得期待。

看似簡單的接送工作,除了讓部落長輩們能夠順利抵達文化健康站,解決自家與文健站交通不易的困境,租賃車系統所具備的彈性、其本身和地方的連結度與信任感,讓未來發展的潛力值得期待。

共同作者/葉瑩瑩(國立交通大學人社系二年級、青聚點計畫實習生)

上個月11日,是穩定接送地方長輩往返文健站滿月的日子。每天早上八點開始,司機大哥從家裡出發,沿著縣道124號接送部落長輩,隨著山路蜿蜒,探入更細小的路徑,才能到府接送。

長輩往往已經在門口準備好,有些行動不便者需要協助準備步行器,上車後自然地話家常,不知不覺在九點前就陸續到站,開啟一天的活動。時至中午,再回送長輩到府,如此日復一日,成就日常的風景。

不只是接送,租賃車上描繪日常的溫馨

接送的路程說短不短、說長不長,司機大哥熟稔地行駛在山路間,熟記、對應著地方長輩們的住家位置,準時迎接並招呼他們上車。

在往返文健站的路途上,阿公、阿婆用各自熟悉的話語和司機聊天,從部落裡哪戶人家的近況更新、在文健站裡發生的種種趣事,到約定幾天後要下山買菜辦事,司機大哥也自在地切換語言(賽夏族語、客語、華語),一面記下長輩們下山的需求和位置,若臨時有事情需要接送,一通電話也能和司機聯繫確認。

看似簡單的接送工作,除了讓部落長輩們能夠順利抵達文化健康站,解決自家與文健站交通不易的困境,租賃車系統所具備的彈性、其本身和地方的連結度與信任感,讓未來發展的潛力值得期待。

租賃車的接送服務不只更能貼合、改善地方需要,實則也串連起部落長輩、地方居民們的網絡,蜿蜒的山路裡,隨著每一趟車程、每一句家常閒談被運送、疏通開來。

新偏鄉交通模式:解決交通需求高但零碎的痛點

在新型態接送實行的一個月內,除了部落內的文健站往返,我們還滿足了跨村、跨鄉鎮乃至跨區域的服務。

上個月配合南庄衛生所部落社區健康營造中心舉辦之「敬老慢活、文化傳承」活動,每週三將長輩接送至東河村的文健站,來回需要一小時,跨越兩條支流;還配合青年署學習性青聚點的活動,接送學員從頭份市區、苗栗高鐵往返,跨越數個鄉鎮;也提供包車服務,協助桃竹苗區域運輸發展研究中心視察大東河的景點與路況。

┃ 青年署青聚點活動照片,作者自攝。

┃ 青年署青聚點活動照片,作者自攝。

受惠於租賃車可行駛於全國道路的路權,在短短一個月內,我們完成了多樣化的交通服務,這意味著偏鄉「最後一哩路」的特質:交通需求高、破碎、難以滿足,其實有解。

過去的交通多為集中式的作法,由外地單位聘僱外地司機提供大型車輛,其實與地方需求不符;而在地原有白牌車,並無法接觸既有人脈之外的交通需求。我們新型態彈性多元的模式恰好兼具各方優點,實際補足這一塊拼圖。

總之,就試營運的第一個月而言,的確是做出許多超出預期的效果,而未來當然還需要更多的整合,無論是遊客端或是在地產業,切實地完善偏鄉交通,以更支持在地日常風景的運行。

分享:
偏鄉智行b

長期從事地方工作,參與過大小社會政策,從社區營造、社會創新、農村再生到 地方創生,目前致力於發展支持台灣地方的方法論。

「老寮Hostel」創辦人。耕山農創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國發會110年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運旅支持系統創生」計畫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