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屋敷走一遭」騷人墨客的齊東詩社

分享:
這兩年對日式屋敷十分的有興趣,只要看到有整建好還是破落的都是拍攝的目標。

這兩年對日式屋敷十分的有興趣,只要看到有整建好還是破落的都是拍攝的目標。

透過文史資料的比對往往會有十分有趣的故事。這一集就先來濟南路走一遭,看一下最早是日式宿舍,後為國民政府來台後成為王叔銘將軍眷宅的齊東詩社吧!

由八線道的新生南路往北方向左轉進入濟南路,沒多遠右手邊就出現與周遭房屋景致截然不同,散發著懷舊風情的日式宿舍,這就是現在詩人墨客與懷舊者喜歡朝聖的「齊東詩社」。當然了,自栩為文青一族的人更是要來這邊走跳。

齊東詩社共由兩間日式建築與一間三層樓洋房所組成。在日式建築方面一間作為活動場地使用,內部空間已有所變更。另外一間則是格局略變動一點,但幾乎算是完整保留當年的格局,十分值得前往探訪。

我相信當年一定沒有這種金屬欄杆圍起來,頂多就是較為高聳的灌木圍牆甚至是竹編圍牆。

齊東詩社之前為王叔銘將軍的寓所,現有結構物共有兩間日式建築與一間三層樓洋樓,當年可是住滿了王將軍的家人以及隨扈。現在人去樓空,成為詩的復興基地。

齊東詩社三間建築中,一間日式宿舍作為活動舉辦場地,一間則是作為展覽之用,另外一間洋樓現在則為管理單位使用。整個詩社不收門票,隨時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後院部分推敲日治時期居住的官員層級應該不小,因為房舍所佔面積不小,而且還有諾大的庭院。現在文化局以白色碎石鋪地,隱然有種日式枯山水的氛圍。只是較為納悶的是現場所種植的樹木卻沒有任何一株櫻花。是後期砍伐掉還是原本就沒有種植則不得而知。

進入右邊作為活動使用的日式宿舍,整個空間十分寬廣,這是因為拆除了部分就有格局,不過還是可透過梁與柱的位置來推斷當年的空間格局。

作為室內與庭院之間的過渡空間「緣側」保留由的很完整。中央部分原本為平坦的榻榻米架高地板,現在則改為下凹式活動場地,周圍環繞ㄇ字型階梯作為欣賞活動時的座位區。

為了讓來此參觀的民眾了解日式房屋的屋梁結構,管理單位特別在天花板挑高處打燈。仔細看看還復原了當時使用的電線與礙子。

早年的電線不若現在都是埋在牆壁管線中,而是裸露於天花板之上。縱橫上下十分的特別。不過我想...萬一下雨又漏水,這.......

展演空間一景。白色的牆壁若有還原當年的做法,應該為竹編的小舞壁搭配洋灰泥所構成。

由這裡可以看出榻榻米原本架高的樣子。下部還留有透氣排濕用的氣窗以及墊高柱子的紅磚。

齊東詩社屋頂的屋瓦部分是當年保留下來的原物,部分則為後期複製的新品。外牆部分木板則是作為隔絕雨、濕以及熱的阻絕用途。

第二間日式宿舍就有很多值得一看的地方了。首先以舊有日式房屋的設計習慣,表玄關的地面應為泥地,但是這邊看到的卻是小片的地磚所拼成,但由地磚的花色來判斷這約是六零年代流行的款式,因此也可再推斷這是後期所鋪上的。

由表玄關右轉進入家敷中,首先進入的是「應援室」原作為接待客人使用的房間,這裡有展出這兩間日式宿舍修復時所抽換下來的梁柱跟鬼瓦等材料,也有王將軍的生平介紹。

冬日斜陽照映在應援室內,讓人不禁回想在多年之前這一大片窗戶看出去的盡是日本的文武百官。

比較特別的是在應援室內右邊的八角窗戶。

作為獨立房間的北端寢間。規模約為六疊大小(兩疊為一坪)。一疊就是一張日式榻榻米。現在這間房間陳列了台灣的詩史。

緣側一景。日本人夏天的時候總喜歡在此乘涼午休一番。

室內空間最大的座敷,也就是客廳。注意看牆面上面都有通氣窗的設計。

走廊就沒現代建築這麼寬敞了。

有著枯山水感覺的庭院。但很可惜的就是只做了一半,完全沒有日本庭院該有的精緻度。

齊東詩社建築一景。

齊東詩社全景。

在齊東詩社正對面是受人景仰的前行政院長孫運璿當初的官邸,在孫先生由行政院長退下後歸還給國家,現在則為行政院長招待會所,平常警衛森嚴,難以一窺當年孫院長的樸實生活。

分享:
譜1

一個用相機記錄旅程的人,一個用內心體會旅程的人

我,只是過客,而不是停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