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為記者的這條路上4:報導分析與比較(二)

分享:
黑衣人現身!

黑衣人現身!

6/30登場的大同股東會,300名左手別著「糾察隊」的黑衣人士,連成人牆圍住主席台。面對來勢洶洶、志在必得的市場派,公司派藉故收回市場派股東選票,選出的九席董監清一色是自己人,引發輿論一片譁然。

公司派勝利了嗎?這起事件背後存在什麼結構性的問題?可能造成什麼後續影響?政府、投資人、民眾又能怎麼做?

一起看看天下雜誌、商業周刊、今周刊怎麼說。

天下:法界、外資怎麼看

法界人士認為,上市的大同公司剝奪股東最基本的投票權,顯然無視公司法治。儘管市場派可以循法律途徑救濟,但訴訟往往耗時二、三年,屆時董事早已做完任期。這一策略可以說是「知法玩法」,大同的法務團隊利用了法律體系的漏洞。

為大同打官司的律師,援引不適用的法條,給予明顯有誤的法務建議,也是問題之一。在國外,律師自律團體會立刻出面、調查、懲戒,甚至撤銷律師資格。然而,兩年前大同玩「法」的委託律師卻安然無恙。可見我國的律師自律也存在問題。

外資報告則對雙方都存疑。外資代理機構ISS指出,公司派目前的董事會組成,沒有相應的制衡機制,大同連年虧損,林郭卻始終牢牢掌握經營權;董事長林郭兼任總經理,卻有案纏身,無法完全行使董事職務,連任缺乏正當性。而市場派提名的董事人選,多是營建背景,「讓毫無相關經驗的人進入董事會,沒有道理。」

記者點出兩個需要改善的結構性問題。一是訴訟曠日廢時,易被有心人士利用;二是我國律師團體的自律能力不足,玩法不會受到相應的處分。政府及律師團體應有所警覺。文章後段則點出大同近年營運不佳的困境,帶有規勸公司當權者的意味。以上諸點,可看出天下企圖為政府、公司、社會帶來積極意義的努力。

出動黑衣人、荒謬玩「法」 黃國昌市場派全輸,大同林家誰管得了

商周:公司派如何爭奪經營權

相較於天下外部的觀察,商周揭露了公司內部的情況。

商周指出,公司派打造的律師及董事陣容,專找打中資、黑金的律師及檢察官,顯然經過特意的規劃。為公司派召集團隊、出謀劃策的法務長趙安,則是善於利用自身調查局人脈的高手。雖然如此,面對經營困難、少數持股、董事倒戈,專家左支右絀,難以發揮。於是,公司派律師只能引「企業併購法」來拖延戰局。現在公司派的策略,就是「拖」。

報導中引用許多內幕,來自林郭友人、股東、調查局人員、律師等等,據以描述公司派的處境、決策過程、策略。公司派的律師、董事名單,以及趙安的背景、人脈等等,記者也下一番功夫加以整理,呈現人物之間潛在的利益關係,使讀者更能理解大同內部運作的邏輯。

結語分析了兩派各自的危機,並指出經營權之爭對公司的傷害,引導讀者思考這起事件的脈絡和未來可能的發展。從公司內部的角度寫這起事件,商周滿足了企業經營者及投資人的好奇心,以及他們自我成長的需求;對他們來說,大同事件是很好的公司治理教材。對主管機關來說,了解內幕也有可以帶來「知己知彼」的效果。

百年老店驚世股東會,幕後有個華麗法界陣容──大同怪招不斷惹毛政府 林郭文艷保衛戰揭密

今周:給市場派的教戰指南

報導梳理了股東會後,金管會、證交所的先後介入,指出其效果有限的事實以及採取法律途徑的侷限(曠日廢時)。面對這樣的情況,今周點出市場派股東目前可行的兩個救濟途徑:一是聲請法院選任臨時管理人,一是依法召開股東臨時會。這是三篇報導中唯一從市場派小股東立場設想的提議。

文末稱大同事件是「台灣公司治理能否進步的重大指標」,並敦促主管機關介入,展現監督公司治理的決心與效能。儘管如此,針對法制面的漏洞,作者提出的解方是要求政府出手干預,而不是法制上的修正,有一絲追求「人治」大於「法治」的意味。另一種說法是,對今周刊來說,本次事件是行政問題,而不是制度問題。

今周使用的描摹手法,使得字裡行間流露出鮮明的市場派(或反公司派)立場。從過往的文章來看,倒是與今周對大同公司派的批判態度一致。這是出於擁護公司治理的理念,或是存在其他的原因,令人好奇。畢竟對刊物來說,採取特定立場是一把雙面刃,迎合了一部分的讀者,便有可能失去另一部分。今周刊採取立場的動機是什麼?是經營者的理念?是對讀者有幫助?能為它的品牌、流量、讀者數帶來正面效益?這是有待完成的功課。

市場派怎打反制戰?大同股東會後追蹤3重點

結語:指出相同問題,各有千秋的角度

三家媒體在描寫角度和取材上雖有不同,指出的問題卻殊途同歸。大同公司派沒收股東投票權,破壞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則,無視法律以至於公司的誠信。為了爭取時間,法務團隊知法玩法,不僅讓公司聲譽掃地,股票又被打成全額交割,輸了面子、輸了裡子,經營者跟投資人兩敗俱傷。再能拖,公司派往後仍就得面對接踵而來的訴訟,失去經營權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儘管結論相似,「角度」卻讓三篇報導各有千秋。用第三方觀點看制度問題的天下,以內部觀點看治理布局的商周,從市場派觀點提出應變之道的今周,都給讀者不同層次的啟發。讀完這三篇,毫無重複、疲乏之感,故事反而因此更加飽滿,好像三者在補充彼此一樣,有股說不出的奇妙。

做完報導分析,原本對大同事件一無所知的我,也關心起後續的發展。這就是媒體存在的價值吧!新聞工作者用故事包裝議題,藉此喚起民眾的意識,促使人們關心在自己生活圈之外但事關重大的事情,進一步激發公共參與的能量。正是因為有他們的努力,我們才能看穿腦袋裡的黑衣人,得到更廣闊的視野。

分享:
鐵道觀光b

台灣大學歷史學系,相信文字即是力量

一年前決定成為記者,現於天下雜誌實習。平常喜歡打籃球、上健身房;最近迷上歷史相關的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