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靜探索鐵道小鎮|三地門】深山裡的貴族藝術——一件珠繡嫁衣的故事

分享:
華麗嫁衣旁一幀照片,是施秀菊穿著它的黑白剪影。照片裡,縫嫁衣的人,走了;如今,挽著她的新郎,也走了。兩位深愛的人,都與她緣淺。豔麗與黑白,都是施秀菊。(首圖為施秀菊母親歷時三年縫製的排灣貴族嫁衣。)

華麗嫁衣旁一幀照片,是施秀菊穿著它的黑白剪影。照片裡,縫嫁衣的人,走了;如今,挽著她的新郎,也走了。兩位深愛的人,都與她緣淺。豔麗與黑白,都是施秀菊。(首圖為施秀菊母親歷時三年縫製的排灣貴族嫁衣。)

鐵道小鎮|三地門


‧座落於中央山脈上,以排灣族為主要居民。

‧為「琉璃珠」復興重鎮,古琉璃珠在排灣族部落裡是珍貴的資產,在貴族裡代代相傳。

‧電影「海角七號」中,女主角送男主角的定情物即為琉璃珠項鍊。

數以萬計如米粒的珠子,一針針刺繡成這件華麗嫁衣(上圖右),這是排灣族藝術家施秀菊的母親,在女兒十幾歲時,費時三年,每晚夜燈下,以深藍色絨布縫製成的。縫嫁衣是排灣族的傳統,這件袖口上的珠繡蝴蝶、人頭紋等等繡工,展現了刺繡者極大耐心與藝術天分。遺憾的是,她沒來得及等到女兒穿上這件嫁衣,就離世。

華麗嫁衣旁一幀照片,是施秀菊穿著它的黑白剪影。照片裡,縫嫁衣的人,走了;如今,挽著她的新郎,也走了。兩位深愛的人,都與她緣淺。豔麗與黑白,都是施秀菊。

五十年了,華麗如昔。這是一件藝術品,曾經,國家級博物館想收藏這件嫁衣,施秀菊捨不得母親遺的禮物,她深深思念母親。對先生的思念呢?她守著共同創立的工作坊。

┃ 品味私塾創辦人-王文靜(左)與台灣琉璃珠流行化教母-施秀菊(右),攝影:傅天摯。

九年前,在屏東三地門鄉的這個工作坊,我初見她。那時,她頂著兩頂璀璨皇冠:

第一頂,電影《海角七號》中的琉璃珠設計者。電影大賣座,間接讓排灣族琉璃珠流行化。

第二頂,與王雪紅一起代表台灣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婦女經濟高峰論壇。從屏東山區到世界會議殿堂,這條路挺遠的,這個默默無聞的部落女子,竟然走到。

九年後的春天,我訪問她:「在這冷門的路上創業三十九年,最辛苦的是什麼? 」

她幽幽地說,被鄙視為「番仔」。啊──我不知如何接口她的委屈。她人前的驕傲,是轉入角落暗自落淚的倔強。

腰不挺直,怎麼從屏東山區到世界會議殿堂?

腰不挺直,黑白照片裡的施秀菊怎麼可能翻轉出燦爛的二頂皇冠?

┃ 施秀菊琉璃珠飾作品,攝影:傅天摯。

古琉璃珠在排灣族部落裡是珍貴的資產,在貴族裡代代相傳。但是母親罹癌時,施秀菊家裡所有的古琉璃珠都變賣了,小時候富裕能吃蘋果的她,家道自此中落。長大後,她真想再度擁有那些輝煌,因緣際會,拿起火槍,開始復興古琉璃珠。

排灣族的琉璃珠技術已失傳,如何再製作出那不透明的彩色珠,而不只是透明的玻璃珠?

她的手與母親一樣巧。將她燒製的琉璃珠,與古琉璃珠並放時,難以辨識孰為古品。她的美學品味,讓復興琉璃珠之路,從頸上的項鍊,放大到大型創作:或結合木作,或放大琉璃珠的尺寸賦予時代意義。拾階步上「蜻蜓雅築工作坊」二樓,往深處去,一道門敞開,這裡收藏著施老師的大型作品,除了那件嫁衣,還有被國立台灣博物館收藏的百件作品的姊妹作。

┃ 八八風災後,施秀菊結合木作的琉璃珠創作,攝影:傅天摯。

在充斥違章建築的山區,這裡獨特的存在──因為她的浪漫與倔強。不是浪漫的人,當年怎麼會貸款數千萬元,建立這個工作坊?不是倔強的人,怎麼在財務吃緊的情況下,還咬牙撐下去?她的作品,也因為浪漫與倔強,迸發出不可思議的生命能量。

春天的三地門,我在這裡主持一場小型沙龍,與施秀菊談創作,談她的生命故事。她哽咽了,太苦、太孤獨了。人生已過六旬,縱有倔強,也被歲月磨得圓潤。

分享:
譜1

品味私塾 創辦人【這世界,從不缺精彩,只缺探索】

作家、執教於台大新聞研究所。行旅70國,從南極到非洲部落。
獲獎:台灣首位「美國艾森豪獎金」女性媒體得主
著作:《沒有大學文憑的日子-我說故事》,被收錄在國、高中、大學6種版本國文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