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靜探索鐵道小鎮-台東】南迴鐵路終點站 石碑上的三個名字

分享:
想想看,台灣的第一條鐵路在一八九一年完成,劉銘傳時代,這條鐵路的修建還在很多人工時期。但一百年後,工程科技的突飛猛進都已能讓人類上太空了,但這條鐵路卻困住我們多年。它的難,難在要穿越中央山脈,而且三十五次。最長的中央隧道有八公里,挖了六年。稍不慎,就會挖到水脈,一切機器設備付之東流。

想想看,台灣的第一條鐵路在一八九一年完成,劉銘傳時代,這條鐵路的修建還在很多人工時期。但一百年後,工程科技的突飛猛進都已能讓人類上太空了,但這條鐵路卻困住我們多年。它的難,難在要穿越中央山脈,而且三十五次。最長的中央隧道有八公里,挖了六年。稍不慎,就會挖到水脈,一切機器設備付之東流。

鐵道小鎮|台東


‧南迴線-終點站、台東線-起站。

‧現台東新站原名為卑南車站

‧原台東舊站於今「鐵花村」,因南迴線通車而廢止。

陳伯平,湖南茶陵人,六十四歲。

黃大耀,廣西靖西人,六十一歲。

劉文金,江蘇常熟人,六十二歲。

熙來人往的台東火車站,站前有一個冷清的公園。公園很小,繞一圈不需十分鐘,甚或五分鐘,但我在一塊黑色石碑前安靜下來,停了許久,揪心地看著上面的名字。

二十一個名字,是民國六十九年到八十年(一九八○─一九九一)間,興建南迴鐵路殉職的人員。陳伯平、黃大耀與劉文金正在其中。這裡是南迴鐵路紀念公園,也是南迴鐵路的終點站。

┃南迴鐵路紀念公園內有銅雕還原南迴鐵路工程施工場景,攝影:傅天摯。

因為戰爭,他們三位離開故鄉。但他們沒死於戰火,而是殉難於台灣環島鐵路系統的最後一哩。他們三位,一位來自有茶山、歷史可遠溯自神農氏的縣市;一位來自有峽谷鐘乳石,暱稱「小桂林」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最後一位劉文金,來自魚米之鄉的歷史文化名城。他們三位一同長眠於南台灣,因於一段可歌可泣的工程。

我被什麼觸動?因為他們與我的父親年紀相當嗎?還是因為他們也來自大陸?兩者皆有吧,我童年的空氣裡是鹹鹹海洋與父親隔海的思鄉興嘆。童年看到的大人多是這樣的榮民老伯伯,一位二位三位⋯⋯那樣的熟悉,已融入我的血液裡。

┃ 南迴鐵路終點台東站前的紀念公園,攝影:傅天摯。

南迴鐵路九十八公里,不算特別長,卻費時十一年,先被列為國家的十二項建設,但是施工難度太高,延遲到被劃入十四項建設,前後歷經三個總統任期。它的難,難在要穿越中央山脈,而且三十五次。最長的中央隧道有八公里,挖了六年。這麼深的隧道挖掘工程,稍不慎,就會挖到水脈,機械設備都會付之東流;或致岩層崩塌。因為是在深山施工,若遇事故,離最近的路也要十公里;因為深深隧道的氧氣不足,要打氧進去,使得隧道燜熱。

想想看,台灣的第一條鐵路在一八九一年完成,劉銘傳時代,這條鐵路的修建還在很多人工時期。但一百年後,工程科技的突飛猛進都已能讓人類上太空了,但這條鐵路卻困住我們多年。

想像,被困在中央山脈的施工人員的漫長摸索。在紀念長碑的文字裡,記載這段故事,也以銅雕復原當時施工景象,彷彿在煤礦坑。

站在長碑前,我想像黑暗的盡頭,鑿通中央隧道後的第一道光線,兩頭人員的興奮,汗水與淚水肯定分不清了。我想像,南迴開通後搭乘第一班車上的人。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十二日,李登輝先生的「總統號專車」自松山站,經宜蘭線、北迴線、花東線、南迴線回到西部幹線,四天三夜完成鐵路環島。這趟劃時代意義的旅程,不知道,除了達官顯要之外,是否有陳伯平、黃大耀、劉文金的家屬。

┃ 南迴鐵路起點的枋寮站內一景,攝影:傅天摯。

三十年過去了,有多少人記得與感謝三位殉職於興建鐵路的異鄉人?三十年過去了,為何台灣的對立更深,仇恨更深,酸民更多?殉職碑上的名字,可以只是無意義的文字,也可以化成對默默奉獻者的感恩,端看我們如何理解。

因為有你們,台灣成為全世界獨一有環島鐵路系統的國家。每一天,當台東的太陽升起,金光照在黑色石碑上,這樣的理所當然,也本該是我們都喜歡的大地。

分享:
譜1

品味私塾 創辦人【這世界,從不缺精彩,只缺探索】

作家、執教於台大新聞研究所。行旅70國,從南極到非洲部落。
獲獎:台灣首位「美國艾森豪獎金」女性媒體得主
著作:《沒有大學文憑的日子-我說故事》,被收錄在國、高中、大學6種版本國文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