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靜探索鐵道小鎮-九份】一座老戲院,迴盪歌舞昇平的流金歲月

分享:
金礦,讓野山變成人聲鼎沸的「小上海」,短短時間,湧進三、四萬人,山霧漂浮著蠢蠢欲動、一夕致富的氣息。這不是賭城,卻有相似的氛圍。

金礦,讓野山變成人聲鼎沸的「小上海」,短短時間,湧進三、四萬人,山霧漂浮著蠢蠢欲動、一夕致富的氣息。這不是賭城,卻有相似的氛圍。

鐵道小鎮|九份


‧新北市瑞芳區,座落於濱海山坡上的小鎮。

‧清領時期,修築臺灣第一條鐵路的工人在基隆河中發現砂金,促成九份、金瓜石掀起淘金熱。

‧電影《悲情城市》取景於此

北台灣最大的戲院為何會建在一座野山上?這是哪座山與戲院?

以前荒山只有九戶人家,下山買東西都買九份,後來被稱為九份。翻閱〈金礦視察記〉描述:「沿石階緩緩而下……於異香撲鼻的鴉片味間,忽見豬肉、雞肉商標的料理店。 既有販賣點心的黑衣老婦、亦有濃妝豔抹五寸金蓮的嫖妹。煙草店、洋品店 人聲鼎沸。」

鴉片‧女人‧ 歌舞昇平。金礦,讓野山變成人聲鼎沸的「小上海」,短短時間,湧進三、四萬人,山霧漂浮著蠢蠢欲動、一夕致富的氣息。這不是賭城,卻有相似的氛圍。

在金礦盛產時期,一九三一年,可容納五百四十人的大型戲院──昇平,在原本的荒山建起。兩層洋樓建築,舞台鋪設有先進的旋轉軌道。

┃ 小金瓜露頭,是九份最早發現金礦處,攝影:王文靜。

更早之前,一九一六,九份已有一座木造建築的戲院。這對照另外兩家大戲院的開業時間很有意義,這比台北的淡水戲館和台南的大舞台,才晚六、七年。這裡連上去的路都不發達,但戲院一家家開起來。

第一家的木造戲院坍塌後,「炭王金霸」──後來的台灣五大家族顏家,提供土地,讓表兄弟翁山英興建一座石砌的戲院,也就是現在被列為古蹟的昇平戲院。早期,昇平戲院不只是放映電影的場域,還有戲班子。

這戲班子,是由昇平戲院的一位大股東投資。它不只在九份演出,還「輸出」到全省巡迴。最興盛時期,歌仔戲、電影、布袋戲排滿各種表演,兩層樓座無虛席,走道站滿觀眾,戲院還須在走道放小便桶疏散「方便」人潮。

散場後老街上的木屐聲不絕於耳,附近酒室通宵達旦,從白天到晚上的入場觀眾可超過二千人。

繁華的九份,那時不只一家戲院,還有一家叫「瑞芳座」,也是洋樓建築,可容納千名觀眾。

┃ 華燈初上的九份,攝影:王文靜。

昇平從「戲院」,後來演化成為電影院。其中一位股東,因為從事電影院生意,爾後跨足影視投資,製作多部台語電影。什麼是荒山造鎮?這就是百年前的九份。人潮,錢潮,繁華了野山。當年,北台灣最大的戲院昇平在此,記錄這個驚天動地的大時代。

我多次經過這裡,但從未入內,直到最近。被「古蹟」戲院的地位吸引,步入後,雖然有如歐洲戲院的兩層樓高觀眾席,但以今人眼光來看,自是失望,古早戲院實在無法與現在電影院的豪華舒適放在同一個天平。全台灣不乏百年的舊戲院,都讓人有同樣的唏噓。

我不禁思考,一座古蹟戲院於今人的意義是什麼?

┃ 整修後的昇平戲院,新北現存最老戲院,攝影:王文靜。

多年前,我曾經在匈牙利,包場茜茜公主的夏宮晚宴。宮殿輝煌早不如昔,晚上更是淒清。那次經驗,讓我理解到,這樣的場域,必須透過文化詮釋或解說,才能活絡奧匈帝國時代的雙首都宮殿。硬體與軟體,同等重要。

金礦熄燈後,九份與金瓜石人潮散去,昇平戲院隨之關門,任其頹圮多年。偶然間,我看到一張照片,那是沒屋頂,大樹拔地野長的昇平戲院照片,心一揪。如果有建築物有乞丐,這就是那張照片呈現的昇平戲院,繁華盛世,怎會如此?

幸虧後來官方接手後,大舉修復。午后的昇平戲院,舞台大螢幕正播映林鳳嬌主演的電影《摘星》。觀眾不多,但仍繼續電影院功能,不論對於外來觀光客或在地居民都意義不凡。昇平戲院記錄了台灣金礦史上野山變黃金聚落的史實。它的活著,實在不容易,實在辛苦。

分享:
人本SDGSb

品味私塾 創辦人【這世界,從不缺精彩,只缺探索】

作家、執教於台大新聞研究所。行旅70國,從南極到非洲部落。
獲獎:台灣首位「美國艾森豪獎金」女性媒體得主
著作:《沒有大學文憑的日子-我說故事》,被收錄在國、高中、大學6種版本國文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