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杯鳳林人的咖啡-鳳林服務處督導王麗雲

分享:
王督導是花蓮北埔人,擁有36年於家扶中心服務的經驗,從民國75年開始執行寄養家庭、兒童保護、兒少權益的業務,在扶持弱勢家庭、提供經濟輔助的業務走遍各鄰里街區,陪伴個案跨越低谷、找到自己的力量。

王督導是花蓮北埔人,擁有36年於家扶中心服務的經驗,從民國75年開始執行寄養家庭、兒童保護、兒少權益的業務,在扶持弱勢家庭、提供經濟輔助的業務走遍各鄰里街區,陪伴個案跨越低谷、找到自己的力量。

插圖/加賀 文/郭彩菱

六年前督導與中心團隊觀察了花蓮偏鄉地區的兒少學習資源與多元文化的刺激,相較市區的個案來說較匱乏,而市區的低收入戶個案所獲得的資源相較地方的家庭較多,考慮資源普及,以及解決玉里到市區之間的服務成本,於是中區據點——鳳林家扶中心誕生了。

約兩年前來到鳳林的王督導,雖然是每日通勤,但她不辭辛勞,每每下鳳林站的那刻恍若抵達仙境,開啟了她美好的一天,令她驚豔的更是一整排安靜到不行的街區。 「鳳林的步調慢而靜,讓我學習轉變以往工作的風格。」

即使每天花很多時間坐火車,卻不足以消滅她對這份工作的熱情,反而是燃燒得更旺盛!督導分享來到這裡學習到了什麼叫做「慢」,並且用另一種態度與地方相處,期許自己能做些比起以往更不同的事。

聊起督導對鳳林的看法,她笑說鳳林人很保守、害羞、外冷內熱,明明就住在對面街,卻只在家門口觀望,保持一個微妙的距離,如同貓咪一樣監視著中心的一舉一動(開玩笑),她也嘗試與在地長輩聊天過,或許是客家人性格使然,總能從中感受到傳說中那亙古不變的硬頸精神,面對家扶團隊所服務的核心方向,居民也不勉關心,是否會讓個案家庭產生資源的依賴,而無法獨當一面?

督導回應,這也正是家扶在面臨的挑戰,未來會持續努力消除既定的,很開心地方民眾願意一同討論,看來曾經掛上一個月的「鳳林家扶中心即將在此為您服務」的紅布條,有成功地引起街坊鄰居的討論。然而在開幕之後,鎮民依舊呈現貓咪姿態,好幾次中心社工伙伴在遠處招攬喝咖啡,對面的阿公疑惑且裹足不前,最後雙方僵持不下還是得親自上前奉茶,彼此就像跳恰恰一樣,督導無奈地笑著說,明明就已經聊那麼多次天了捏!

話雖如此,阿公阿嬤對家扶的大小事可是瞭若指掌,扮演了無聲的守門員,某次服務處前一位忘記停車熄火的大哥被鄰居阿公阿罵上前提醒,鳳林人就是這麼一種內斂又踏實的性情。「很低調的人情味,與鳳林人相處要慢慢來呢!」督導這樣說著。

一杯咖啡換一個故事

「要不要喝咖啡?我們的咖啡很好喝喔!」

一進到家扶中心令眾人難以忘懷的,肯定是那彷彿到了咖啡廳、令人放鬆的氛圍。鳳林服務處內部成設跳脫以往辦公室冷色調,特別選購木質調家具,配置暖黃燈具營造溫暖氛圍,另外還有那像極了外帶窗的服務台,督導說這麼做都是為了消除枯燥冰冷形象,希望來到家扶的個案或社區民眾都能感受到溫馨的氣息。

會客室看起來坪數不大,但擺設家具的設計顯得寬廣怡人,督導說這是辦公室社工同仁願意縮小辦公範圍的成全,才能成就了如今和氣與舒適的場地呢!督導在後續談聊中也不斷提及,來到鳳林夥伴更希望的是與社區互動、了解居民,過去的他們因相信而看見美好發生,也望未來能陪伴大家因看見而相信。

每鳳有曰】文字聽見這些鳳林說的話,每季一刊,慢慢看。

分享:
青年培力b

《每鳳有曰》是屬於鳳林人的地方刊物。透過報導地方人文地史、產業發展、生活藝術,引介鳳林的美好作為地方創生的觸發點,紀錄小鎮的風貌。

【鳳林挺手行動】111年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
我們是鳳林返鄉移居青年!未來將在地方進行一連串活化實驗,建立串聯青年及返鄉移居者的交流平台~
【挺手】客語音譯(四線:tensu)有著互相幫忙而不求同等值回報的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