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為記者的這條路上5:做研究是基本功

分享:
最近追完一部武術類的動漫。劇中描述毫無運動天賦的主角,從零開始,一點一滴成為武術高手。在每一場勝算渺茫的戰鬥中,主角總是結合平時練習的基本動作,施展出一串高強的組合技,得到出人意表的勝利。這樣的場景,不禁讓我想到最近從事的許多基礎工作。

最近追完一部武術類的動漫。劇中描述毫無運動天賦的主角,從零開始,一點一滴成為武術高手。在每一場勝算渺茫的戰鬥中,主角總是結合平時練習的基本動作,施展出一串高強的組合技,得到出人意表的勝利。這樣的場景,不禁讓我想到最近從事的許多基礎工作。

一場成功的採訪,絕不是偶然 為了寫一篇有關東沙島的報導,前輩帶著我去立法院採訪王定宇委員,「有什麼問題,你也可以大方問沒關係,」前輩說。

雖然事先拿到訪綱,也過濾了東沙、太平島相關的新聞報導,現場的我仍然腦袋一片空白。不管是委員的分享,或是前輩的提問,皆奠基於大量我從未接觸、未曾注意的資訊。當初只用「東沙島」搜尋新聞的我,不曉得美日澳在太平洋的聯合軍演,也不知道美印在印度洋軍演;NDAA(美國的國防授權法案)逐年的內容重點是什麼、fait accompli是什麼、臺灣什麼時候買到新的AAV7 (兩棲突擊載具)、軍購的意義又是什麼。

比起採訪,我更像是在聽一門課。

令我佩服的是,平常跑外交線的前輩,能夠在國防事務上侃侃而談。他總是將委員提到的事件,連結到更大的時空脈絡,據以投出關鍵的問題。能夠這麼做,勢必做了很多事前準備,包括蒐集資料、長期追蹤,以累積相關知識。就像動漫裡的主角,經年累月的鍛鍊成果在關鍵時刻合而為一,發揮出數倍的威力。一場成功的採訪,決不是偶然。"進到天下之後,我幾乎每天都在蒐集資料。

資料是一篇好報導不可或缺的要素。一是質性資料,包括事件的歷史及發展歷程、人物間的利害關係等;二是量化資料,例如人口的密度、工廠的數量、失業率、扶養比等。使用得當,兩者便能為故事交織出完整且真實的情境及脈絡。像是呂國禎在寫太陽能板的新聞中,有一段:

「這是彰濱工業區崙尾東區,經濟部將此區編定為全台灣首座、面積最大的綠能專區,首創一舉兩得的模式;一是讓閒置工業區活化,又轉型發展太陽光電……。經濟部在這裡推動全球最大的水面型太陽能電廠,計劃在「浮覆地」鋪上總面積347公頃的光電板,總投資金額163億元,裝置容量共計320MW,預估年發電量4.36億度,相當於一座中型的燃煤電廠。」

透過前半段的敘述,讀者可以抓住彰濱綠能專區的特點,包括「台灣首座」、「面積最大」、「首創模式」等等;數字(面積、金額、裝置容量、發電量)則凸顯出專區的重要性。

不到兩百字的篇幅,故事已經立體了起來。
鋪太陽能板免環評還能發大財!上百件申請中,石虎棲地變鬼剃頭上週一篇有關論文代寫的報導中,我幫忙蒐集網路上的論文代寫業者以及各自的行情及方案。蒐集資料的過程多半是枯燥的,就是逐一點入網頁,找出要用的資訊,填入我繪製的表格。

儘管如此,收穫卻意想不到的豐富。熟悉了論文代寫產業的生態,包括價碼、服務項目、商業模式之後,我尋思起更多有趣的問題:這個產業的供需從何而來、服務內容跟方式的細節是什麼……,個個都是深入調查的潛力股。也就是說,蒐集資料的過程中除了尋找當下需要的線索,也可能帶出更豐富、更有趣的問題。對記者來說,這門基本功是再重要不過了。
花11萬找論文槍手 頂大商管碩士生:自己寫對我們有事業的人來說,不划算以前寫專題、論文,我都是先訂題目,才開始蒐集資料。現在才明白,原來蒐集資料才是一切的開端。這一個月以來,透過分析報導、整理資料,我體悟到:做研究乃報導的基本功。基本功越紮實,記者才越有可能問出好的問題。

而好的問題,報導的精髓所在

 

分享:
青年培力b

台灣大學歷史學系,相信文字即是力量

一年前決定成為記者,現於天下雜誌實習。平常喜歡打籃球、上健身房;最近迷上歷史相關的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