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凡特系列:那個充滿文化與傳說,曾經的繁華的旅遊城市黎巴嫩

分享:
2020年8月4日早晨,一連串急促的訊息聲把剛起床還在恍惚的我喚醒,『快去看新聞,看黎巴嫩發生了什麼!』。

2020年8月4日早晨,一連串急促的訊息聲把剛起床還在恍惚的我喚醒,『快去看新聞,看黎巴嫩發生了什麼!』。

一個巨大又令人驚恐的爆炸,把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炸毀了,也炸響了黎巴嫩在台灣的知名度。華語的新聞中除了報導貝魯特的爆炸之外,也介紹了黎巴嫩複雜政黨關係,以及目前存在難解的模糊現況。一個月後的9月10日,貝魯特港口再次發生火災,讓這座美麗的城市在人們心中蒙上了宗教、派系、戰爭以及貪污的形象。

雖然現階段的黎巴嫩有著這麼多令人難過的印象,又因為簽證與航班關係,台灣人與黎巴嫩交流甚少,但實際上它是個什麼樣的國家?在歷史與文化上又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曾經讓這麼多遊客喜歡到貝魯特度假呢?

僅存最能代表黎凡特的城市?

我為什麼認同黎巴嫩是僅存能代表黎凡特的城市?上一篇有說到,黎凡特剛開始是形容鄂圖曼帝國中的歐洲人,後來因為英法貿易延伸到了地中海東部那片地理位置的模糊概念。

黎凡特系列:沒有大哥就沒有我,那個龐大的鄂圖曼帝國

黎凡特的城市很多,但如果形容的不純粹是那個地中海東部的地理位置,而是說到黎凡特的定義:西方基督教與東方伊斯蘭教的交流匯集之地,那自鄂圖曼帝國遺留下來的各大港口城市中,就屬於黎巴嫩還保有這個特色了。

在台灣有著國族認同問題,問起台灣人的定位,得到的答案可能都不盡相同。在黎巴嫩也是一樣,黎巴嫩人是阿拉伯人嗎?所得到的回答也只能說『某些人的意見』,由黎巴嫩人的長相與其他阿拉伯人不同可以看出,他們皮膚白皙、眼睛顏色有藍有綠有棕,身材高挑。曾經有個土耳其導遊聽到黎巴嫩,第一直覺的反應就是『那是個有錢的國家』,彷彿看他們的角度也不同了,可見他們在中東地區受歡迎的程度。

宗教在這個國家佔了很大的影響力,即便基督徒與穆斯林依舊是朋友,但立場與觀念還是有很大的差異,目前他們的宗教比例基督教約40%,伊斯蘭教包括德魯茲派約60%,造就了他們的意見看法分歧大的原因之一。阿拉伯人的認同與宗教文化認同有很大的關係,為追隨伊斯蘭的先知穆罕默德,普遍穆斯林會認為自己是阿拉伯人,但黎巴嫩境內的基督徒即便也說著阿拉伯語,卻不見得都這麼認為,有部分的人覺得他們是腓尼基人。不可否認的是,目前與這個公元前14世紀擅長航海與經商的民族最接近血統的就是黎巴嫩人了。

由於黎巴嫩跟傳統印象中的阿拉伯國家這麼的不同,你們有沒有產生過這樣的問題?黎巴嫩算是阿拉伯國家嗎?與其說黎巴嫩是阿拉伯國家,不如說黎巴嫩是阿拉伯化的國家,如果有耐心看到最後,會知道原因的。

關於黎巴嫩複雜的政黨關係,今年好多報導都有詳細的好文章了,我想針對以下三點:腓尼基的傳說,黎巴嫩的形成,以及黎巴嫩的旅遊價值來細聊聊黎巴嫩吧。

擅長航海與經商的民族:腓尼基的傳說
常聽過一句話:歐洲文明的起源來自於希臘。而古希臘文明的來源之一,就是這個善於航海與經商,但不善於紀錄的民族 — 腓尼基了;古希臘文明散佈在愛琴海地區,而腓尼基起源於現在的黎巴嫩,因為國土小資源又豐富,他們靠著航海與經商往外擴張,建立起整個地中海延至北非到西班牙的各個殖民國。由於腓尼基人不擅長紀錄,因此他們的所有訊息資料都是來自其他文明跟地中海挖掘文化來推測的。

但為什麼這個早已消失多年的民族這麼重要?其原因是他們對歐洲的文明影響是非常大的。除了文明的發明之外,最重要的是文明的傳播,而目前的研究發現不論哪個宗派,黎巴嫩人的血液裡都留著腓尼基人的基因,這點不僅讓他們自豪,也是某些人主張提倡找回腓尼基後人文化的原因。我常想,我們人類體內真的保留著祖先的血液與記憶,如同現今的黎巴嫩人依舊是個喜愛冒險與經商的民族一樣,黎巴嫩境內約680多萬人,但僑民估計大約在8百多萬至1400萬人口,遠比國內人口多更多就可看出他們的人民特質。台灣也有著海島型國家的冒險精神,只是我們被養久了變得相對保守,大家的冒險精神快覺醒吧哈哈哈哈。

身著提爾紫的人
現今很多人把穿著名牌當作是權貴的象徵,在古歐洲財富與權力的象徵則是紫色。紫色代表著羅馬皇帝的等級,那些有權有勢的皇室們以及權力大的教宗祭司的正式服飾稱為紫袍,平民是無法穿的,殘暴出名的羅馬皇帝尼祿還規定平民衣著中若有紫色都一律處死,那些喜歡紫色的孩子們你們眼光真好。當時有一種知名的顏料叫做『提爾紫』(Tyrian purple),而腓尼基的意思就是紫色的國度,腓尼基人的意思就是穿著紫色衣服的人啦。

┃ © A De Gregorio-DeA 圖片庫/ age fotostock

 

查士丁尼一世,一個6世紀馬賽克的細節在聖維塔萊,拉韋納,義大利的教堂。

傳說腓尼基的守護神梅爾卡特(Melquat)帶著狗與他的精靈人魚蒂羅斯(Tyros)散步在海邊時,狗兒發現了沙灘上的骨螺,就給他咬了下去,沒養過狗的都會知道,狗的嘴堪稱音波,比我們阻止的聲音還快,發現時狗的嘴上已經都是紫色的了,蒂羅斯被這個神奇鮮豔的顏色吸引,請求梅爾卡特神給他一塊如此美麗的布,於是梅爾卡特下令蒐集了上萬隻骨螺,提取成顏料製作成紫色禮服來取悅蒂羅斯。梅爾卡特後來被轉換為了希臘神話中半人半神的英雄大力士海格力斯(Hercules)。嗯…這浪漫故事的背後,請問有人關心這故事最大的受害者骨螺嗎?

這種提爾紫不僅顏色鮮豔飽滿,而且跟當時其他的染料比起來長年不會褪色,色澤可以維持非常久,另一個價格昂貴的原因是它很難製作,據說10,000隻骨螺只能製作出1克的顏料,要運用這種染料製造一件衣服需要幾萬隻骨螺,做法要先取出骨螺的黏液,然後再泡在鹽水中煮十天左右,取黏液及熬煮顏料的過程非常的臭,因此會選在下游城市製作,其中主要製作的兩大城就是提爾(Tyre)以及西頓(Sidon),即為黎巴嫩的2個南部城市,才會稱為提爾紫。並且過程中需要很大的勞力完成,因此當時的價格甚至比黃金還要貴,而腓尼基人就是靠著這個顏料出名,並傳播影響至往後的米諾斯及希臘、羅馬各文明。

來自腓尼斯的公主們
腓尼基的提爾除了發現了紫色染料之外,也是歐洲與迦太基的根源。根據希臘神話,提爾國王阿基諾爾(Agenor)有一個很美麗的女兒公主歐羅巴 (Europa),有一天她和女伴們在海邊的花圃採花,宙斯被歐羅巴的美貌吸引,但身為神界行走的生殖器沒有直接走過去搭訕調情取得芳心,因為他還忌諱著天后赫拉,咦?害怕赫拉還想幹嘛?沒錯,基本上整個希臘神話80%都是宙斯離譜的風流史與赫拉的報復史。

宙斯選擇把自己變成了一隻高貴潔白又壯碩的公牛,牛角閃閃發亮,慢慢的坐在美麗公主的腳下。起初公主受到驚嚇,但定睛一看這頭公牛非常溫馴,於是歐羅巴摸起了公牛,並且興奮的告訴女伴們,再把花圈戴到公牛閃亮的牛角上,眼看公牛乖乖的給他摸,公主放膽起來坐在了公牛的背上。公牛立刻站起來沖向大海。儘管歐羅巴哭著緊緊抓住牛角,但公牛還是衝向海浪,離開了海岸。直到他們到達了克里特島公牛才透露出自己的真實身份。

在那裡,宙斯擺脫了白牛的形狀,回到他的人類形態,誘使歐羅巴成為他的情人。歐羅巴成為克里特島的第一任皇后,並和宙斯生了三個兒子:米諾斯(Minos),拉達曼迪斯(Rhadamanthus)和薩珥柏冬(Sardedon)。米諾斯成為後來克里特島的國王 。而歐洲的名字來源就來自歐羅巴,歐元硬幣2元上的美女與公牛指的是這個故事,金牛座也是這個故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歐羅巴的父親阿基諾爾國王為了找女兒,命令兒子們找尋妹妹,沒有找到不可以回來,找了很多年都找不到,為了找尋妹妹把腓尼基使用的文字跟希臘人交換來打聽下落,後來希臘人改變融合了文字,現在的希臘字母、拉丁字母、阿拉伯字母、希伯來字母都追溯至腓尼基文,堪稱為世界上大多文字的始祖。

┃ The Abduction of Europa, by Jean François de Troy, 1716

很多藝術家喜歡在希臘神話上找靈感,尤其是宙斯荒唐的風流史,文藝復興時期畫得很隱諱,很唯美,通常歐羅巴都是側坐在公牛身上為難的模樣,現代女權盛行,歐羅巴的描繪變成跨坐在公牛身上,表情也從為難不情願轉變成征服的表情,似乎在敘述歐羅巴是自願跟著宙斯走的。但我還是比較喜歡文藝復興時的畫作,其中法國洛可可畫家代表讓・特洛伊(Jean-Baptiste Marie Pierre)畫的『綁架歐羅巴』(The Abduction of Europa),裡面的公牛紅著眼開心雀躍的樣子真的太傳神了,另一位法國畫家提香 (Titian)的『姦污歐羅巴』(The Rape of Europa)中歐羅巴與女伴們就顯得措手不及了,天使還騎著魚想追回歐羅巴。

┃ The Rape of Europa by Titian (1562)

另一個有名的腓尼基公主就是建立迦太基的女王狄多( Dido),她的腓尼基名是艾莉莎(Elissa),後來被利比亞人稱她為狄多,是流浪者的意思。神話中艾莉莎也出生在提爾王國,是提爾國王貝魯斯(Belus)的女兒,國王死之前叫艾莉莎與她的哥哥皮格馬利翁(Pygmalion)到面前,告訴他們將成為共同繼承人,國王死後不久,哥哥皮格馬利翁逐漸掌權,於是艾莉莎嫁給了他的叔叔,也是梅爾卡特祭司的阿切爾巴斯(Acerbas)。

因為夫妻感情好,丈夫又有錢引來了皮格馬利翁的嫉妒,皮格馬利翁害怕人民會因此傾向艾莉莎夫婦,因此就謀殺了她的丈夫以獲得財富,丈夫托夢給艾莉莎說自己被哥哥給謀殺並告知藏起來的寶藏在哪裡,艾莉莎為了避免打草驚蛇,一開始假裝不知情丈夫的失蹤,但私底下偷偷集結對丈夫忠心的祭司及戰士們整建丈夫被埋葬的墓,時機一到拿著寶藏以及準備好的艦隊離開了提爾。皮格馬利翁看到艾莉莎的船艦與船上的珠寶,騙了艾莉莎她的丈夫回家了,而艾莉莎只是丟了幾袋沙包到水裡便揚長而去。艾莉莎一開始是航向賽普勒斯,在當時到了適婚年齡的處女都會到塞普勒斯的聖殿,等待男人用硬幣交換一晚,男人們的報酬有助於支付嫁妝。她們的行為被視為對阿斯塔特(Astarte)也就是羅馬神話中維納斯的責任,而我們現在簡稱為賣淫 …不管怎麼說艾莉莎邀請了80位阿斯塔特的女祭司上船,告訴他們如果同意跟他走,將來新殖民國將保障他們做大祭司,而這些女性就成為了原先船上祭司與戰士們的潛在新娘。

現在有人有錢有艦隊,可以尋找新的殖民地了,團隊們開始前往北非尋找新的土地,他們找到了另一個腓尼基的殖民國尤蒂卡(Utica),在殖民國的幫忙下,安排狄多與當地利比亞的柏柏國王艾爾巴斯(Iarbas)做交易,柏柏國王起初考慮可以讓狄多在這麼靠近自己國土的地方立國嗎?但是狄多對國王保證,自己只會購買一個牛皮大小的地,於是國王同意了。足智多謀的狄多將皮革切成非常細的條,並用它們圍成一個小山,艾爾巴斯非常驚訝,也佩服狄多的聰明,狄多與一行人同意每年對柏柏國進貢。並把這個新定居點稱為Qart-hadasht,腓尼基語新城的意思,迦太基位於現在北非突尼西亞,擁有絕佳的海岸,非常利於戰略及海上貿易的停留。隨著時間推移,尤蒂卡的腓尼基人以及附近的柏柏人也搬到這裡了,而原先那座山丘成為了迦太基的城堡,在希臘語中用“牛皮”一詞被稱為“拜薩山”。

┃ Oil on canvas by Pierre-Narcisse Guérin 1815. 圖片來源:wikipedia

Aeneas tells Dido the misfortunes of the Trojan city.

這個時候,柏柏國王艾爾巴斯愛上了狄多,並要求跟他結婚,狄多擔心若跟國王結婚會導致他的人民被處於統治之下,畢竟前不久才被奪政。但不論迦太基變得多強大,艾爾巴斯依舊持續追求著她。狄多的一些幕僚建議狄多跟艾爾巴斯結婚是明確的決定,否則國王可能會發動戰爭,但是狄多知道如果答應後迦太基將會失去自由受柏柏國統治,兩難之下,狄多舉辦了一場巨大的葬禮儀式,美其名為了舉辦迦太基獻祭動物的活動,這是腓尼基社會中普遍的習俗,接著狄多走向柴火堆上,舉起長劍刺向自己的腹部。

另一個版本是由羅馬知名的的詩人維吉爾(Virgil),創立迦太基後的狄多遇到了特洛伊木馬英雄,也是羅馬帝國的創立者埃涅阿斯(Aeneas)。在羅馬的神話裡,埃涅阿斯在特洛伊戰爭結束後,眾神準備讓他在義大利建立新的帝國,前往途中埃涅阿斯在暴風雨中被炸飛,但由維納斯指揮降落在迦太基。自從狄多的丈夫在提爾被謀殺以來,狄多一直在抵抗求婚者,當她在維納斯的指揮下被丘比特的箭擊中時,她愛上了英雄。有一次,在風暴中與他們的隨行人員分開,兩人在一個山洞中啪啪啪。不幸的是,狄多遇到了射後不理的渣男,清醒後的埃涅阿斯想起了還要去義大利建國的大業,然後就坐船離開狄多,準備要去實現他羅馬創始人的命運。於是狄多女王心灰意冷便舉長劍自盡,並且詛咒著迦太基與羅馬勢不兩立,但這段傳說與實際上的時間對不上,這個傳說可能還是羅馬為了要解釋迦太基和羅馬之間殘酷的布匿戰爭的必然性,讓自己滅了迦太基找個台階下的改編。

┃ Image by djedj from Pixabay

黎巴嫩共和國的形成與名字由來

首先應該有聽過,黎巴嫩之前是敘利亞的一部分吧。通常大國都很強勢,我們台灣人應該特別感同身受,那是什麼原因讓黎巴嫩這麼小一片土地有本事在敘利亞這個大國中獨立出來,並且有著與其他阿拉柏國家如此不同的文化與信仰存在呢?

在腓尼基之後,這塊土地簡直就是歐洲歷史的交接點,前後被亞述、巴比倫、波斯、希臘、羅馬、拜占庭統治過,直至阿拉伯文化的興起,還記得前面提到的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中,獅心王理查一度快要解放的耶路撒冷國嗎?位置就包含了南黎凡特地區,也就是現在黎巴嫩南部包括的黎波里、貝魯特等都曾是其中的範圍。

由於長期以來,各個文明與宗教文化都曾經待過這片土地,自然留下了很多各種不一樣的信仰與派系,而宗教在台灣可能沒有這麼敏感,不論是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無神論者或不知可論者在這裡都沒什麼關係,甚至台灣大部分都是民間信仰,佛道教都混在一起了。但是在歐美或中東,宗教是敏感的話題,也是權力與利益的表現。

黎巴嫩曾經被拜占庭統治過,也曾經是耶路撒冷國,自然與其他中東國家比起來多了很多基督徒,馬龍派的祖先從西元4–6世紀就在這塊土地上建立修道院,十字軍東征時期馬龍派就已經與西方的羅馬天主教合作,宣示效忠羅馬教皇。這裡也曾經被阿拉伯帝國與鄂圖曼帝國給統治過,在西元7世紀時伊斯蘭教興起,當時的阿拉伯帝國佔領拜占庭帝國,導致大量的腓尼基人流亡向歐洲,一方面奉行比較開明的文化政策,吸收各種文化與知識,不僅在學術與教育上的成就很高,也使得新皈依伊斯蘭教的人與說阿拉伯語的民族融合在一起,導致阿拉伯帝國用很快的速度開始向外擴張,這塊土地也就開始大量的穆斯林在此生活了。

根據伊斯蘭的傳統,不可以強迫基督徒和猶太教徒等異教徒改信宗教,如果納稅並遵守伊斯蘭法律,仍可保有自己的信仰,並沒有強迫他們改信宗教,因此大家各霸一方,各有各的領地。但阿拉伯帝國與鄂圖曼帝國的社會上跟元朝一樣有分階級制,異教徒跟穆斯林享有的福利與權益是不一樣的,當一個群體強大的同時,較弱勢的群體難免會遇到歧視的問題。

黎巴嫩山脈不僅特別高聳,可以跟其他內陸地區隔開,而且靠近地中海,很容易與西方做貿易連結,自然成為了天然屏障,讓異教徒們可以與世俗政治隔開,自創一個自由的小天地,因此在西元16世紀鄂圖曼帝國底下,組成了一個半自治的『黎巴嫩山酋長國』(The Emirate of Mount Lebanon),位置在現在的黎巴嫩中部,這時地方派系形成,主要的兩大派是基督教的馬龍派以及從伊斯蘭什葉派獨立出來的德魯茲派,剛開始黎巴嫩山酋長國以德魯茲派執政多年,直到1750年有大批的穆斯林改信基督教,基督徒增多而首次讓馬龍派成為總督,誰掌權誰就能獲得較大的利益,馬龍派總督因而削弱了不少德魯茲的家族勢力,長期下來導致派系中產生仇恨。

這時候的鄂圖曼帝國已經不再強大,英法兩國趁機介入干涉,法國人支持馬龍派,希望這塊區域成為中東的專屬基督教領地,英國人支持德魯茲派,鄂圖曼因擔心地方派系做大就煽動分裂,北部由馬龍派管轄,南部則由德魯茲派管轄,終於在1860年的一場衝突馬龍派與德魯茲派爆發了內戰,德魯茲派壓倒性勝利,上萬名基督徒被屠殺,結束了約400年的黎巴嫩山酋長國。

內戰結束後在1865年西方摻入協議下,黎巴嫩山區行政體系由12個成員組成,包含馬龍派4人、德魯茲派3人、希臘正教2人、天主教2人、遜尼派和什葉派各1人,也就是在法國主導下,黎巴嫩山這塊地歸基督徒管。這情勢一直維持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一戰時,鄂圖曼帝國當時選擇德國加入同盟國,境內的每個地區人民包括土耳其境內都對當時的鄂圖曼帝國很不滿,不論基督徒還是穆斯林都想要快快脫離鄂圖曼帝國的控制。直到一戰結束過後,英法兩國要來分一杯羹,私下秘密協議法國擁有控制敘利亞與黎巴嫩的權利,但是英法雖同屬勝利的一方,該爭的利益還是要爭啊,吵到沒有共識,最後由美國同意法國用託管的方式管理黎巴嫩,這也就是為什麼黎巴嫩跟法國的關係這麼親近,最近混亂的政局也導致有6萬人連署要法國再次託管黎巴嫩的原因。

貝魯特自1860年開始大幅發展經濟和人文;1866年貝魯特美國大學設立後,新聞媒體大量出現,書報、印刷業發達,阿拉伯語被廣泛使用,貝魯特成為中東的文化重心。『中東小巴黎』在此而生,新的民族主義思想浮現,有的希望和敘利亞合併,建立一個相同語言、文化的國家;有的則希望脫離ˋ鄂圖曼帝國獨立自主。由於人口膨脹,移民潮興起,許多人流向埃及、非洲和美國,海外致富後僑匯回流。

在法國託管時期的1920年黎巴嫩山連同周邊一些遜尼派與什葉派統治的地區合併為大黎巴嫩州,上半年時被一支希望完全獨立於阿拉伯民族的『阿拉伯敘利亞王國』合併,但法敘戰爭之下大敗,這個王國只存在了四個月。於是,同年9月1日,法國宣佈黎巴嫩成立,貝魯特為首都,法國主管行政和立法。

2年後,黎巴嫩人可以選舉議員,處理觀光、公共衛生和財政事務,基督徒對現況滿意,但那些想要成立大敘利亞的人則非常失望。隔年1926年5月23日,法國公署核准黎巴嫩憲法,但仍於法國託管之下。憲法以法文和阿拉伯文記載,明定國界,國名為黎巴嫩共和國,總統制。憲法明確界定黎巴嫩和敘利亞的邊界,招來統一派的抗議。走到這裏黎巴嫩才算是有明確的國界了。

一戰後還來不及恢復,緊接著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又開打,法國凍結黎巴嫩憲法。隔年德國佔領法國,戴高樂將軍則在倫敦成立自由法國流亡政府。1941年6月8日 ,英國在自由法國流亡政府的協助下,攻佔黎巴嫩、敘利亞和巴勒斯坦。戴高樂將軍以飛機散發傳單,宣佈放棄託管並承認黎巴嫩、敘利亞獨立。1943年,黎巴嫩重訂憲法,產生總統和國會。新的國會有55名議員,其中基督教30人伊斯蘭教25人。

1943年夏天,黎巴嫩各教派經過君子協定產生了著名的『黎巴嫩國家協定法案 』,該協定法案將黎巴嫩定位為阿拉伯國家。法案雖未形諸文字,卻為各方遵行。大家同意行政首長依人口比例產生,總統為馬龍派、總理遜尼派、國會議長什葉派。但法國仍企圖干預黎巴嫩獨立。最後在歐洲列強的壓力下,法國終於放手,11月22日 託管正式結束,成為黎巴嫩的獨立日。

這個黎巴嫩國家協定法案是黎巴嫩第一任總統(馬龍派)和首相(遜尼派)之間的默契,並無書面協議。由於基督教懼怕被境內伊斯蘭教團體及週邊的阿拉伯國家所毀滅;而伊斯蘭教則懼怕基督教引進西方霸權干預,因此二造妥協:基督教同意不尋求外力,並承認黎巴嫩為阿拉伯國家的導向;伊斯蘭教則承認1920年黎巴嫩獨立的合法性,以及當時的疆界,放棄與敘利亞合併的主張。

嗯,這也就是我問過為什麼黎巴嫩不能像台灣一樣,乾脆誰當選就那個黨來做事,才不會這麼多勢力干預,搞到什麼事都做不成啊。友人則回答我,不可能的這沒辦法改…我當時還覺得好消極哦,原來是有這層協定存在,這種制度很微妙,如同刺刀上的和平,誰都不想要打破這規矩。

1952年總統夏慕恩(Camille Sham’un)允許經濟、言論及出版的自由,有別於埃及、敘利亞的禁制,成為中東最民主的國家。黎巴嫩沒有外匯管制,因此吸引許多阿拉伯國家資金湧入,加上阿拉伯世界對以色列的抵制,黎巴嫩一躍成為中東金融中心,對外交通開放、觀光業興盛、國際大型活動均到此舉行。也獲得了『中東瑞士』之美名。

至此黎巴嫩成為了在阿拉伯國家中,最自由開放的國家了,往後有很大串的歷史都是跟宗派與戰爭有關,在一戰之前的戰爭是為了宗教,而在二戰之後,猶太人大量移入成立以色列,更多的戰爭是因以色列而起。其實更深入了解就能理解為什麼絕大部分的黎巴嫩人都討厭以色列,現在的媒體與電影不斷提醒猶太人以前被屠殺時的慘況,並應避免讓憾事再次發生,我非常認同,以黎巴嫩的立場來說,以色列沒有任何理由在某些人被壓迫之前先壓迫別人,這也是為什麼貝魯特大爆炸時以色列要第一時間跳出來說不是他們幹的。

黎巴嫩這國家真的很令人驚奇,一個佔地這麼小的國家,分了這麼多派系,要拼經濟又要打仗,打仗真的很花錢,雖然現在沒有戰爭了,但是長年下來的派系瓜分,延伸至各國代理人干預,導致人民長期不相信政府,要解決這些問題真的不容易,而黎巴嫩的難民密度又是全世界最高的,在台灣沒有難民營,很難想像難民營存在於首都近郊的感受,每個國家都有每個國家的難題,面臨2020這個大家都自顧不暇的一年,即使由法國再次託管,也很難得到法國的經濟水準,而有能力的人又紛紛移民海外,留在這片土地的還是那些辛苦的平民們。

即便如今的黎巴嫩經濟因為政治僵局直直落下,但文化與社會整體依舊與其他阿拉伯國家比起來更自由開放,期望黎巴嫩經過這次的大蕭條能找到解決之道,再次迎來繁盛的未來。我們往後再次聽到關於黎巴嫩時,印象也不單只是停留在派系鬥爭與窮困貪腐的負面印象,而是能更深入了理解這個小卻擁有豐富資源的國家。

*本段複雜的黎巴嫩歷史部分引述了胡老爹的部落格:黎巴嫩簡史,有興趣了解更詳盡的內容歡迎前往細讀。

┃ Image by djedj from Pixabay

黎巴嫩的旅遊價值

哎呀,我知道雖然現在就在隔離,又不能出國,而且貝魯特都被炸了一大半了,幹嘛還要講這個啦。我就愛看愛分享啊,不然台灣對這裡這麼陌生,難不成一解封要把日本踩平哦!!我知道你們都要去日本不然就去泰國啦!!難道不好奇這裡到底有什麼風景嗎?

在一個佔地只有10452平方公里,但卻彙集了『歐洲各文明的根源、神話、會下雪的高山、地中海、自由的空氣、夜生活、美麗的宗教建築、石造的地中海風格房屋』,這樣的地方會沒有旅遊價值嗎?這裡沒有的是沙漠與戰爭,因此除了金融業之外,旅遊業也是黎巴嫩的重點產業之一,另外還有時尚品牌,黎巴嫩的設計師也是在時尚界小有名氣哦。
在黎巴嫩旅遊大致是風景、廢墟、圖書館、夜生活,但如果你跟我一樣喜歡拍照,或是喜歡滑雪,可以找冬天的時候去。

首都貝魯特是個多元的城市,喜歡宗教建築的話可以去穆罕默德·阿敏清真寺(Mohammad Al-Amin Mosque ),旁邊的聖喬治大教堂參觀以及解放廣場,對考古有興趣可以去國家博物館,對風景有興趣可以去濱海大道、鴿子岩,對帥哥美女有興趣可以去貝魯特美國大學,對逛街有興趣,就去哈姆拉街(Hamra Street),這裡稱為貝魯特的香榭麗舍,也是貝魯特的心臟,所有流行商店,飯店,咖啡廳,餐廳都在這裡,還有現場表演,非常時髦的地方。或是露天市場,這裡也是很多很美的舊建築跟一個地標上寫著我愛貝魯特。喜歡動態的人可以找纜車、飛行傘或滑雪或搭船玩水上活動的行程參加。

離開了貝魯特,也有很多遺跡,沒有興趣的人稱為廢墟,例如在朱拜勒的比布魯斯城堡是西元12世紀時十字軍拿羅馬遺跡建的城堡,南部的提爾也有一些可以參觀等等之類的,但我知道好像台灣人對於遺跡沒有什麼感動的感覺,頂多就是跟著行程走走,看久了反而會疲乏吧,如果沒有興趣這些就多花點時間待在貝魯特吧。


┃ Image by djedj from Pixabay Image by djedj from Pixabay

┃ Photo credit - Paul Saad on VisualHunt.com / CC BY-NC-ND

就說個三點也可以扯這麼多,總之呢,之前的我也對於黎巴嫩真的很陌生,上網查資訊也不多,自從大爆炸之後終於很多人在討論了,但都是複雜的情勢與難解的問題,當我發現台灣人對於黎巴嫩理解與印象只停留在戰爭或毀壞的首都覺得真的很可惜,雖然現在的黎巴嫩人生活相對辛苦了點,但他們真的不是如此窮困的國家,也希望透過我的介紹可以讓大家對這裡更深入理解,有機會不要錯過這麼棒的地方囉。

有興趣可以到各⼤Podcast平台搜尋「茜茜小姐的漫遊深談」,用聽的感覺不一樣!當然也歡迎大家一起來分享討論喔!

部落格:茜茜的腦內啡Apple Podcast| SpotifySound on| Firstory| YouTube

分享:
偏鄉智行b

導遊領隊四道曙光,專業到KUSO,樣樣難不倒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