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浪潮下的慢城精神—土地與人與我

分享:
何謂「慢」的城市哲學?擺脫了都市化和速度至上主義,人們依舊活在全球化的體系中,但他們是如何跳脫其中框架,並且很重要的,善用全球化帶來的便利性以及技術,與傳統文化並存,從快與慢,農村與都市,地方化與全球化中調和出生活的步調,我想,這是我此次計畫很大的一個動機。

何謂「慢」的城市哲學?擺脫了都市化和速度至上主義,人們依舊活在全球化的體系中,但他們是如何跳脫其中框架,並且很重要的,善用全球化帶來的便利性以及技術,與傳統文化並存,從快與慢,農村與都市,地方化與全球化中調和出生活的步調,我想,這是我此次計畫很大的一個動機。

計畫說明

關於慢城

在現今全球化的時代,隨著人類經濟和科技高速的發展,地球村這樣天涯若比鄰的型態早已不新鮮,然而隨著全球化發展,傳統文化也面臨發展的危機,而所謂「慢城運動」(Cittaslow Movement)最早起源於 1999 年義大利奧維托(Orvieto)為抗議速食文化進入,危害當地傳統飲食文化,因此發起慢食運動抵制,而其慢活精神進而演變成「慢城運動」以健康、生態保育為出發點的生活哲學,推廣「慢活、慢食、慢遊」,非以犧牲經濟利益換取緩慢的生活型態,著重在地生?消費等一連串的經濟行為,有助於文史保存、觀光旅遊及公民參與,提升生活品質的永續發展。並且奧維托也與布拉(Bra)和波西塔諾(Positano)等地市長,共同發起國際慢城組織(Cittaslow International ),提出倡導保護環境、保護當地風俗習慣與文化資產、推行健康飲食方式等主張。於是他們提出慢城認證,共涵蓋七大面向、八大公約與 72 項指標。

動機與目的

在台灣獲得此國際慢城組織認證的慢城分別是苗栗南庄、苗栗三義、 嘉義大林和花蓮鳳林,我想透過實際走訪這些小鎮,思考關於全球化下的文化衝擊,以及偏鄉小鎮對於自身傳統工業、傳統文化的態度與應對,並且我額外加上了台東的池上,這美麗的鄉里雖還未獲得國際慢城組織的認證,但她自 2012 年起便不斷為這項認證努力,包括台東也不斷推廣在地文化也響應慢食,舉辦慢食節,相關市集和活動等等,我認為池上在自身文化上的認知和發展上,都具有良好的掌握能力和企圖心,值得一觀。並且我會參加此次 2020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參訪駐地藝術家的作品與開放工作室,期望能與當地或受邀藝術家進行交流,還有與藝術節共同舉辦的月光海音樂會,已歷行多年的此項活動一直以來皆關心土地與人的互動,彼此相依相存猶如潮起潮落,共退互生。而我希望能藉由此次活動的體驗,給自己一個與台灣東部土地交流情感的經驗。

事實上,我覺得這些慢城小鎮便是在全球化下,與快時代的生活步調抗衡並得到不錯成效的很好的例子,這對於來自台北的我是個很好的體驗機會,在台北的日子總是過得很快,似乎不會有人慢下來欣賞也許天空中的一朵浮雲,或是用心凝視路旁城牆上歲月的痕跡、坐下來仔細品嘗一首詩;又或認真地看看身邊的人的模樣(我們傾向做個低頭族) 而令我覺得有趣的是,向台北這樣高度發展的城市反而容易遺忘如何生活,不禁讓我思考和好奇,這樣的生活型態是否是全球化下的產物呢?或者說自工業革命和科學革命以來,人類的城市生活便無可避免地被制約成某種填塞般的型態?我始終記得金城武拍的一則廣告中,很有意思的一句話: 「世界越快,心,則慢」那時我不甚理解其中含意,如今我雖然能模稜兩可的大致理解,但這也讓我更加渴望動身前往那些真正將這項理念付諸實行的小鎮們,而根據韓國慢城官方網站對慢城運動的定義,並不是要將所有現代人的「速度崇拜」轉變為「慢速崇拜」不能否認快速有其效率性和功能性,而慢城強調地區性和傳統為基礎的個人生活方式,活用地區的歷史及文化傳統性,透過地方發展,傳統工藝的提倡與保存,發展地方觀光,培育本地文化,保護當地風俗習慣與文化資產,而創造出了所謂的「慢城經濟」帶動了地方觀光,創造了地方工作機會並且吸引青年返鄉創業。

在了解到這些關於慢城的資訊後,我很想親自去看看當地人的生活,我很好奇這趟旅程會給我怎樣的新的思考,到底何謂「慢」的城市哲學?擺脫了都市化和速度至上主義,人們依舊活在全球化的體系中,但他們是如何跳脫其中框架,並且很重要的,善用全球化帶來的便利性以及技術,與傳統文化並存,從快與慢,農村與都市,地方化與全球化中調和出生活的步調,我想,這是我此次計畫很大的一個動機。

計畫執行

方式透過網路的力量,我與4位不同的當地生活者展開了一場交流,令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淺,我將詳細的過程紀錄在後頭。

┃ 嘉義大林、苗栗南庄

┃ 富里、花蓮

 

 

我於苗栗南庄、嘉義大林、花蓮鳳林以及富里透過網路找到了四位志願者與我一同參與此次計畫。內容很簡單,從參與當地志願者的一頓飯開始,從市場採買或自家農地採收,到在他們家料理並一同在餐桌上享用,我想透過叨擾他們一頓飯與之交流,作為回報,我會畫一幅畫送給招待我的主人,內容便端看我們交流的經驗而定。我一直覺得要真正認識一個地方,那你一定要去逛逛當地的菜市場,市場反應了一地的人文與居民最平凡的日常,不是經過矯飾包裝的觀光景點,藉此也能回應慢城運動中很重要的一項精神,慢食,從產地到餐桌,注重季節食物,有機栽培,使用當地食材,並與當地民擁有一場餐桌上的交流,我相信這會是一個不錯的深入當地生活的嘗試。我們可以彼此互相交流學習,交換彼此的生命經驗,相信來自不同背景的生命個體,能帶給我許多新的認知與想法,幫助我離開同溫層和自己的思考慣性。

 

分享:
譜1

仍在摸索的平凡大學生,夢想能環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