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危機還是轉機?

分享:
疫情對於政治、經濟、社會所造成的衝擊,更在快速蓄積並可能突然爆發,這是一種網絡般的連鎖效應,將如骨牌一樣一片接一片的崩毀、散落;在此同時,實體的阻隔帶動虛擬的創新,結合大數據、AI等智慧化科技,進行分散、社群與合作式的創新服務,將改變長久以來的體制與框架,提供新的商業機會與生活典範,對於這樣一個對立且嚴峻的情勢,你是否有所洞察與體悟。

疫情對於政治、經濟、社會所造成的衝擊,更在快速蓄積並可能突然爆發,這是一種網絡般的連鎖效應,將如骨牌一樣一片接一片的崩毀、散落;在此同時,實體的阻隔帶動虛擬的創新,結合大數據、AI等智慧化科技,進行分散、社群與合作式的創新服務,將改變長久以來的體制與框架,提供新的商業機會與生活典範,對於這樣一個對立且嚴峻的情勢,你是否有所洞察與體悟。

是危機還是轉機?
印度疫情爆發讓世人膽戰心驚,疫病對於生命的危害大家有目共睹,但可能沒注意到疫情對於政治、經濟、社會所造成的衝擊,更在快速蓄積並可能突然爆發,這是一種網絡般的連鎖效應,將如骨牌一樣一片接一片的崩毀、散落;在此同時,實體的阻隔帶動虛擬的創新,結合大數據、AI等智慧化科技,進行分散、社群與合作式的創新服務,將改變長久以來的體制與框架,提供新的商業機會與生活典範,對於這樣一個對立且嚴峻的情勢,你是否有所洞察與體悟。

現今世界運作與繁榮,高度依賴綿密且順暢的虛實流動;因為疫情,許多環節或節點的阻塞不通,讓形勢反轉與系統崩毀的風險達到前所未有的境地。釜山是南韓最主要的港口,過去貨櫃場多堆疊3層高貨櫃,現在一口氣變成6層,但起重機仍難找到堆放的空間,這讓船隻塞港,加劇貨船供不應求的慘況,亦導致南韓往來歐美的貨櫃運價突破歷史新高。事實上,亞洲跨太平洋的貨櫃航運短缺問題仍在繼續惡化,等待船位空出的出口品持續累積,貨物如海嘯般來襲,貨物積壓太多後,該想想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許多企業訂單滿手,庫存總金額衝破歷史高點,但因搶不到關鍵的材料、零件與量能,先錯失部分產能,再產生骨牌效應,包括:無法如期滿足客戶需求、可能的訴訟問題、交貨期延長等,以致於被高堆的庫存壓得讓資金周轉困難,進而出現生存危機,看似接單滿手、卻有出場壓力,這情境詭異前所未見。

生產無法到位,需求持續增加,重複下單產生長鞭效應,這時正是漲價的好時間,廠商需要漲價來轉嫁成本,特別是預見將持續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沒有人會不漲價,此外,還有人會利用漲價來重整市場,讓無力承擔高幅度漲價、又無法有效向下游轉嫁成本的業者出場,大規模的物價上漲勢不可免。

各國政府考量長時間的疫情封鎖,造成許多人的收入減損,債務總量增加,可支配所得降低,消費能力逐漸衰弱,沒有錢成為長期問題。許多企業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收益減損但成本居高不下,虧損日益嚴重,但受惠於政府的各種紓困與補貼之政策,以及大量流動性釋放,只要有人願意借錢給虧損企業,企業就不會破產,企業產能沒有退出市場,下游商品價格就很難上漲,這既可穩定就業,又可以壓低通貨膨脹,以至於鈔票越發越多,將通膨壓在歷史低點,以擷取經濟與政治上的利益。

然而,這只是一種滯後的作法,所謂「不是不爆,時候未到」,通貨膨脹除受政府主觀意識的調控外,更受到市場機制的影響,當上游原物料需求復甦,閒錢又多,大宗物資價格就炒起來了,但下游商品價格卻受制於需求萎靡無法提價,虧損無法避免,如果失去融資支撐,倒閉破產潮就會出現,使得部分人失業,部分投資損失,相關人等消費能力下降,影響需求更加萎靡。

實體融資無處投放,融資需求就會下降,氾濫的游資沖到股市與房市,造成龐大的資產泡沫,亦加大通膨與縮緊流動性的壓力,一旦通膨再起,貨幣政策就得反轉,原有槓桿將轉為債務並快速放大,帶動整體負向的惡性循環,上游漲價→下游破產;下游出場→通膨隨起;通膨上升→貨幣緊縮;貨幣緊縮→破產再臨;許多企業與個人終將面對遽變且殘酷的未來。

而這一切都只等待一個訊號,就好像在尖峰時刻的車站中,許多旅客或散落、或聚集,看起來毫無秩序,但是當廣播說明某列車要改在某月台搭乘時,人潮就會立刻轉向,採取一致性的行動;所以,這個訊號可能是美國聯準會對於貨幣政策的轉向,也有可能是某個體因預想而逃跑,觸發其他人的連動奔逃,瞬間造成的連鎖性大崩壞;所以持盈保泰、預留餘裕,是大家需要建立的風險認知,務實點,能保平安。

當然,危機正代表轉機,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中,有一個區塊不受缺料、通膨、需求不振等之影響,那就是數位應用的轉型與創新,其是數位時代的必然變革,借助疫情而順勢演化,透過封鎖與隔離,加速了虛實整合的新商業模式與服務,正好提供大家創新的場域與機會,機會千載難逢,內容絕對精采,限於篇幅,只有留待後續再談。
 

分享:
鐵道觀光b

獨到少把刀,想到沒做到,識者拿去配,賢者看熱鬧